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

為什麼耶穌喜歡說他是牧羊人 那羊又有什麼特性?



為什麼耶穌常以羊群來形容跟隨祂的人?羊又有什麼特式?
由於「牧羊人」與「羊群」的密切關係,所以在古代近東的國家裏,常以這個比喻來形容君王和他的子民。這個比喻也貫徹了新、舊兩約。
在舊約中,以色列百姓被形容為神的羊,暗示他們的無助及倚靠:
「因為祂是我們的神。我們是祂草場的羊,是祂手下的民。」( 詩九十五7)
地上的君王就被喻為牧人:
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斥責那些牧養祂百姓的牧人,如此說,你們趕散我的羊群,並沒有看顧他們。我必討你們這行惡的罪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」(耶廿三2)
在以西結書裏,神譴責以色列敗壞的君王為祇知牧養自己的牧人,以致神的子民在地上分散,成為野獸的食物。耶和華神自喻為牧人,親自尋找四散的羊群。(結卅四)
在福音書裏,耶穌經常以牧羊人自稱,更以羊群來形容跟隨祂的人:
約十14 我是好牧人。我認識我的羊,我的羊也認識我。
約十27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,我也認識他們,他們也跟著我。
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聖經常以牧羊人和羊群來形容神/耶穌與信徒的關係?
要明白這個比喻,我們首先要瞭解羊的特性。
羊是群體性的動物,也是畜牲中最溫柔的一種。羊其中的一個特性是牠的「近視」。牠視力範圍是比其他動物狹窄;所以,牠容易迷失方向,也不能尋回自己原本的路。若牠看見籬笆邊有一個洞,便毫不思索地鑽了進去,以為是回到自己的羊圈裏。所以,在聖經裏有不少迷途羔羊的故事。由於牠的「短視」,以致牠成為動物中最軟弱最易受試探的一種。
羊是以墨守成規出名的動物。如果牧人任憑牠自行選擇,牠每天都會沿著同一條路線行走,躺在同一處草原上覓食,直到那片草原被啃蝕淨盡,化為荒地為止。羊也不愛惜自己的欄舍,任意糟蹋,隨地排泄糞便,弄得污穢不堪,成為病菌和寄生蟲滋生的溫床。所以,羊是極其需耍一個好牧人的細心照顧及不斷的看管引導,才可以健康成長。當羊離開了牧人,就有危險,牠既不會自己找青草溪水,又不能抵抗野獸仇敵,死亡是迷失的羊的下場。
耶穌稱人為羊,因人的行為和羊有許多相似之處。羊的盲目,積習難改,與人的硬著頸項和冥頑不靈相似。人的目光與神相比是短淺的。人喜歡為所欲為,頑固,自以為是。以賽亞先知形容人為:
「我們都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。」(賽 五十三6)
人在真理上像羊一樣軟弱愚蠢,是迷失的羊。人的惡習引致人進入背棄神的絕望景況中。但耶穌卻對我們說:
「我來了,是要叫羊[或作人]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」 (約十10)
「我就是道路,真理,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約十四6)
這位大牧人用祂的杖、祂的竿引領羊群走上義路。羊群願意跟從牧人,是因知道牧人會保護牠們,供應牠們一切的需要。羊是憑著牧人的聲音跟隨牧人。
「…羊也跟著他,因為認得他的聲音。羊不跟著生人,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。必要逃跑。」 (約十4-5)
「我的羊聽我的聲音,我也認識他們,他們也跟著我。」(約十27)
對羊群來說,牧人的呼聲是代表關心愛顧,這聲音更是信實可靠,因每次牧人的呼叫都是帶給羊群益處,如進入草原或羊欄。
今天,我們這群願意跟隨神的人,有多清晰聽見我們大牧人的聲音?每當神呼召我們脫離自我限制的困境時,我們總是遲疑不決。神要我們離開老我的圈子,邁進更豐盛肥沃的草原,我們有多願意跟從?聖經所講的跟隨是要求信耶穌的人放下自我,不再揀選自己的道路,而願意跟隨大牧人的腳步。祂要我做什麼,我就做什麼。祂要我往那裏去,我就往那裏去。因為我們知道這位大牧人已為祂的羊群捨棄生命。
「我是好牧人,好牧人為羊捨命。」(約十11)
祂以祂的生命引領我們這班迷失的羊群進入祂永恆的國度裏,賜給我們永恆的福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